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於針對具備具有接地連接部與接地接觸片之連接器的電連接器裝置,特別是縮小嵌合方向之裝置尺寸。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一種電連接器裝置,係具備有藉由將第1連接器的嵌合部插入至第2連接器的內部能夠相互嵌合的連接器之電連接器裝置。各連接器係具有覆蓋外周之金屬外殼。特別是在第2連接器的金屬外殼,設有:藉由使一部分朝基板側突出所形成之接地連接部;和藉由在第2連接器的內部切起成單臂懸樑狀所形成之接地接觸片。當形成接地接觸片時形成在接地接觸片的周圍之金屬外殼的孔之區域和接地連接部係未配置在與嵌合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一直線上,但,在與和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直線,至少使該等之一部分位於一直線上。
公开号:TW201320491A
申请号:TW101121739
申请日:2012-06-18
公开日:2013-05-16
发明作者:Atsuhiro Miyazaki
申请人:Hirose Electric Co Ltd;
IPC主号:H01R12-00
专利说明:
電連接器裝置及用於此電連接器裝置之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電連接器裝置、及使用於此電連接器裝置之連接器。
例如在日本特開2011-119152號公報,揭示有由可嵌合的2個連接器之組所構成之電連接器裝置。這2個連接器的外周分別被金屬外殼所覆蓋,又,藉由將其中一方的連接器的嵌合部插入至另一方的連接器的內部,使得相互嵌合並電性連接。
在另一方的連接器,特別是設有:安裝於基板之接地連接部;和以與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部接觸的方式配置於連接器的內部之接地接觸片。接地連接部係藉由使金屬外殼的一部分朝基板側突出所形成的,另外,接地接觸片係藉由將金屬外殼的一部分呈單臂懸樑狀朝連接器的內部切起所形成,當其中一方的連接器被插入到另一方的連接器的內部時,會與其中一方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接觸。
特別是在形成接地接觸片之際,必須要在接地接觸片的周圍形成孔,但,在上述以往裝置,這些孔之區域與接地連接部係成為配置在與嵌合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一直線上。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19152號公報
但,在上述以往裝置中,孔之區域與接地連接部在配置於與嵌合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一直線上的情況時,在嵌合方向上,至少需要將孔之區域與接地連接部之總和尺寸作成最低限度,其結果,造成會有無法謀求裝置小型化之問題。
本願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以往裝置之問題點而開發完成之發明,其目的係在於針對由可嵌合之2個連接器的組所構成之電連接器裝置,特別是其中一方的連接器具有安裝於基板之接地連接部和以與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部接觸的方式配置在連接器的內部的接地接觸片之電連接器裝置,尤其能夠縮小嵌合方向之裝置尺寸。
本發明之電連接器裝置,係由第1連接器和設置於基板加以使用的第2連接器之組所構成之電連接器裝置,其特徵為,前述第1連接器與前述第2連接器係藉由將前述第1連接器的嵌合部插入至前述第2連接器的內部,來相互嵌合並電性連接之連接器,前述第1連接器係具有覆蓋其外周之第1金屬外殼,前述第2連接器係具有覆蓋其外周之第2金屬外殼,在前述第2連接器的第2金屬外殼,設有:接地連接部,其形成於面對前述基板之側的一部分;和接地接觸片,其是藉由將面對前述基板之側的一部分朝前述第2連接器的內部呈單臂懸樑狀切起所形成,且當前述第1連接器的嵌合部插入至前述第2連接器的內部時可與前述第1連接器的第1金屬外殼接觸,在形成前述接地接觸片時形成在該接地接觸片的周圍之前述第2金屬外殼的孔之區域和前述接地連接部,係未配置於與前述嵌合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一直線上,但,在與和前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直線,至少使該等之一部分位於一直線上。
藉此,可縮小進行設計所必須之裝置尺寸,能夠謀求裝置的小型化。
在前述電連接器裝置,前述接地連接部,可藉由將前述第2金屬外殼的一部分朝前述基板側折彎來形成,又,亦可將前述第2金屬外殼的一部分朝前述基板側沖壓成凸狀來形成。
藉此,為了設置接地連接部,不需要另外設置構件,能夠減少零件數量。
又,在前述電連接器裝置,前述接地連接部與前述接地接觸片,可沿著前述正交的方向設置複數個。
藉此,能夠將與插頭連接器10、基板之接地接觸作成更確實。
且,在前述電連接器裝置,前述接地連接部與前述接地接觸片,可隔著預定的距離而交互地設置。
藉此,可藉由接地連接部拉離孔彼此之間,能夠解決助焊劑飛散的問題,且,當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插座連接器自插頭連接器等所承受的力均等地分散在插座連接器60的長度方向(與和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
且,在前述電連接器裝置,前述接地接觸片,可沿著前述嵌合方向設置成單臂懸樑狀。
藉此,接地接觸片可在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嵌合時,與第1連接器的第1金屬外殼圓滑地接觸。
又,在前述電連接器裝置,前述接地接觸片,在前述第1連接器的插入側被支承,而在與前述第1連接器的插入側相反之側具有自由端為佳。
若依據本發明,針對由可嵌合之2個連接器的組所構成之電連接器裝置,特別是在該等連接器中之其中一方的連接器具有安裝於基板之接地連接部和以與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部接觸的方式配置於連接器的內部之接地接觸片的電連接器裝置,尤其能夠縮小沿著嵌合方向的方向之裝置尺寸。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電連接器裝置1的斜視圖。本裝置1係由可相互嵌合之插頭連接器10與插座連接器60的組所構成。插頭連接器10係形成作為電纜側連接器,亦可在與和插座連接器60嵌合之側相反側安裝複數個電纜20。另外,插座連接器60係形成作為基板側連接器,安裝於基板(未圖示)加以使用。這些插頭連接器10與插座連接器60分別朝各連接器的長度方向(接頭的間距方向)A延伸,換言之,分別朝與嵌合方向B正交的方向延伸,在此長度方向A上具有左右對稱形狀。
插頭連接器10主要具備有:接頭11;用來保持這些接頭11之殼體12;及配置成覆蓋殼體12的外周之金屬製的外殼14。同樣地,插座連接器60主要具備有:接頭70;用來保持這些接頭70之殼體62;及配置成覆蓋殼體62的外周之金屬製的外殼64。
插頭連接器10與插座連接器60係藉由透過插座連接器60的嵌合口63將插頭連接器10的嵌合部13沿著嵌合方向B插入至插座連接器60的內部,來相互嵌合。
當嵌合時,設置於插頭連接器10之複數個接頭11和設置於插座連接器60之對應接頭70相互接觸,透過這些接頭的接觸,插頭連接器10側的複數個電纜20與基板形成電性連接。又,插頭連接器10的外殼14與插座連接器60的外殼64相互接觸,能夠增大屏蔽效果。
插頭連接器10的外殼14係由覆蓋殼體12的上側之上側外殼14A和覆蓋殼體12的下側之下側外殼14B所構成。亦可利用該等上側外殼14A與下側外殼14B,在插頭連接器10的長度方向A之左右各端部,形成用來保持旋轉拉桿(未圖示)之保持部15。
插座連接器60的外殼64,可藉由將一片金屬板進行衝裁、折彎加工來形成。圖2係圖1所示的插座連接器60單獨的底面圖,圖3、圖4係分別顯示圖2的A-A線、B-B線斷面圖。
在外殼64底面之長度方向A之左右各端部,藉由將外殼64的端部折彎,各設有一個焊接部65A。這些焊接部65A係當進行插座連接器60的基板安裝時,焊接於基板,透過與基板接觸來連接於接地。
又,外殼64,除了與外殼64的焊接部65A類似之焊接部65C、接地連接部65B外,還具有接地接觸片80及簡易鎖定孔68。藉由使插頭連接器10側的卡止部(未圖示)卡合於簡易鎖定孔68,能夠將插頭連接器10輕易地鎖定於插座連接器60。
焊接部65C係在外殼64的底面亦即面對基板之側的長度方向A之左右各端部,藉由使底面的一部分朝基板側突出,各形成一個。藉由朝基板側突出,焊接部65C比起其周圍的面,變得更容易與基板接觸,變得容易焊接。這些焊接部65C係與焊接部65A同樣地,當進行插座連接器60的基板安裝時,焊接於基板,透過與基板接觸來連接於接地。
接地連接部65B係與焊接部65C同樣地,藉由使面對基板之側的一部分朝基板側突出來形成的,當進行插座連接器60的基板安裝時,被焊接於基板而透過與基板接觸來連接於接地。接地連接部65B係如圖3等所示,例如可外殼64的一部分朝基板側沖壓成凸狀來形成,又,亦可如圖5所示,藉由將外殼64’的一部分朝基板側折彎,形成作為接地連接部65B’。再者,圖5係顯示插座連接器60’的底面斜視圖,其基本結構係與圖1至圖4所示的結構相同。在圖5中,針對與圖1至圖4中的構件相同之構件,賦予相同符號。藉由使用這些方法,使外殼64的一部分朝基板側突出,使得當插座連接器60安裝到基板時,能夠讓外殼64的一部分容易且確實地與基板的接地部分接觸。又,在如此藉由衝裁、折彎等形成接地連接部65B、65B’之情況,由於在設有焊接部之該接地連接部65B、65B’的周圍不會形成孔,故,會有即使助焊劑飛散,也不會進入到嵌合口內之優點。
接地接觸片80係藉由將面對基板之側的一部分朝插座連接器60的內部切起成單臂懸樑狀來形成的。接地接觸片80係可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當嵌合部13被插入到插座連接器60的內部時,在其接點部82(參照圖4)附近,可與插頭連接器10的金屬外殼14特別是與下側外殼14B彈性接觸或接地接觸。又,與此相同時期,接頭70在其接點部72,與插頭連接器的接頭(圖1所示的「11」)接觸。再者,接頭70係在其下端部的基板連接部73焊接於基板。
設在插座連接器60的內部之接地接觸片80係如圖2等所示,沿著嵌合方向B設置為佳,又,設置成在插頭連接器10的插入側被支承且在與插頭連接器10的插入側相反之側具有自由端84為佳。藉由作成這樣的結構,伴隨著插座連接器60的內部之嵌合部13的移動,能使接地接觸片80逐漸移位,讓接地接觸片80與下側外殼14B之接觸變得圓滑,而能夠迴避接地接觸片80的破損。
圖6係圖2的部分放大圖。
當將外殼64的一部分切起,用以形成接地接觸片80之際,在接地接觸片80的周圍,必定會形成預定大小之孔83,但,如圖6所示,在本發明,這些孔83的區域和接地連接部65B,雖未配置在與嵌合方向B大致呈平行地延伸的一直線(例如以虛線所示的直線「a」)上,但,在與和嵌合方向B正交的方向(長度方向)A大致呈平行延伸之直線(例如,以一點鏈線所示的直線「b」),配置成至少使該等之一部分位於一直線上。
在孔83的區域與接地連接部65B在與嵌合方向B大致呈平行延伸之直線(例如以虛線所示的直線「a」),存在於一直線上之情況時,意味著插座連接器60係在此嵌合方向B上,至少需要有孔83的區域與接地連接部65B之總和尺寸,其結果,變得無法將裝置小型化。且,在此情況,由於孔83與接地連接部65B接近,故,當焊接接地連接部65B時飛散之助焊劑會透過孔83而附著於配置在內部之端子70,產生妨礙端子間之電性接觸之虞。因此,在與嵌合方向B大致呈平行延伸之直線,孔83的區域與接地連接部65B,必須不存在於一直線上。
又,即使為孔83的區域和接地連接部65B在與嵌合方向B大致呈平行延伸之直線,不存在於一直線上之情況,孔83的區域與接地連接部65B在與和嵌合方向B正交的方向A大致呈延伸之直線(例如以一點鏈線所示之直線「b」)上,至少該等的一部分不位於一直線上之情況,基於與上述相同的理由,會無法謀求裝置的小型化。因此,孔83的區域與接地連接部65B,需要雖未配置於與嵌合方向B大致呈平行延伸之一直線上,但,在與和嵌合方向B正交的方向(長度方向)A大致呈平行延伸之直線,排列成至少使該等之一部分位於一直線上。
再者,接地接觸片80係與接地連接部65B一同沿著插座連接器60的長度方向A設置複數個為佳。藉此,能夠使與插頭連接器10、基板之接地接觸變得更確實。又,該等接地接觸片80係在長度方向A上,與接地連接部65B隔著預定的距離交互設置為佳。藉此,能夠藉由接地連接部65B,將孔83彼此之間拉離,而解決前述助焊劑飛散的問題,並且當插頭連接器10與插座連接器60嵌合時,能夠使得插座連接器60自插頭連接器10等所承受的力量均等地分散於插座連接器60的長度方向A。
再者,以插頭連接器10作為電纜側連接器,亦即作為將電纜20連接於插頭連接器10者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未設有電纜之情況,或在插座連接器60設有電纜之情況,亦可適用本發明。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能夠應用於針對可嵌合之2個連接器的組所構成之電連接器裝置,特別是能夠應用於具備具有安裝於基板之接地連接部和以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部接觸的方式配置於連接器的內部之接地接觸片的連接器之電連接器裝置。
1‧‧‧電連接器裝置
10‧‧‧插頭連接器(第1連接器)
11‧‧‧接頭
12‧‧‧殼體
13‧‧‧嵌合部
14‧‧‧金屬外殼
14A‧‧‧上側外殼
14B‧‧‧下側外殼
20‧‧‧電纜
60‧‧‧插座連接器(第2連接器)
62‧‧‧殼體
63‧‧‧嵌合口
64‧‧‧金屬外殼
65B‧‧‧接地連接部
68‧‧‧簡易鎖定孔
70‧‧‧接頭
72‧‧‧接頭之接點部
73‧‧‧接頭基板連接部
80‧‧‧接地接觸片
82‧‧‧接地接觸片的接點部
83‧‧‧孔
84‧‧‧自由端
圖1係本發明之電連接器裝置的斜視圖。
圖2係圖1所示的插座連接器60單獨的底面圖。
圖3係圖2的A-A線斷面圖。
圖4係圖2的B-B線斷面圖。
圖5係顯示接地連接部的變形例之圖。
圖6係圖2的部分放大圖。
1‧‧‧電連接器裝置
10‧‧‧插頭連接器(第1連接器)
11‧‧‧接頭
12‧‧‧殼體
13‧‧‧嵌合部
14‧‧‧金屬外殼
14A‧‧‧上側外殼
14B‧‧‧下側外殼
15‧‧‧保持部
60‧‧‧插座連接器(第2連接器)
62‧‧‧殼體
63‧‧‧嵌合口
64‧‧‧金屬外殼
68‧‧‧簡易鎖定孔
80‧‧‧接地接觸片
83‧‧‧孔
20‧‧‧電纜
权利要求:
Claims (8)
[1] 一種電連接器裝置,係由第1連接器和設在基板來使用的第2連接器之組所構成的電連接器裝置,其特徵為:前述第1連接器與前述第2連接器係藉由將前述第1連接器的嵌合部插入至前述第2連接器的內部,予以相互嵌合並電性連接之連接器,前述第1連接器具有覆蓋其外周之第1金屬外殼,前述第2連接器具有覆蓋其外周之第2金屬外殼,在前述第2連接器的第2金屬外殼,設有:接地連接部,其形成於面對前述基板之側的一部分;及接地接觸片,其藉由將面對前述基板之側的一部分朝前述第2連接器的內部切起成單臂懸樑狀而形成,並設置成當前述第1連接器的嵌合部已被插入至前述第2連接器的內部時,可與前述第1連接器的第1金屬外殼接觸,當形成前述接地接觸片之際形成在該接地接觸片的周圍的前述第2金屬外殼的孔之區域和前述接地連接部,雖未配置於與前述嵌合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一直線上,但,在與和前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呈平行地延伸之直線,至少使該等孔之一部分位於一直線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接地連接部係藉由將前述第2金屬外殼的一部分朝前述基板側折彎來形成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接地連接部係藉由將前述第2金屬外殼的一部分朝前述基板側沖壓成凸狀來形成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接地連接部與前述接地接觸片係沿著前述正交的方向設置複數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接地連接部與前述接地接觸片係隔個預定的距離而交互設置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接地接觸片係沿著前述嵌合方向設置成單臂懸樑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電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接地接觸片係在前述第1連接器的插入側被支承,並在與前述第1連接器的插入側相反之側具有自由端。
[8] 一種連接器,係為使用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電連接器裝置的前述第2連接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89708B|2015-06-21|Multi-pole plug
US9039428B2|2015-05-26|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6179564B2|2017-08-16|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652742B2|2011-03-16|コネクタ
JP5286190B2|2013-09-11|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TWI519016B|2016-01-21|A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JP2015041449A|2015-03-02|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032517A|2009-02-12|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201310815A|2013-03-01|同軸連接器裝置
TW201330384A|2013-07-16|電連接器
JP6784580B2|2020-11-11|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TW201731179A|2017-09-01|連接器
US6623301B2|2003-09-23|Plug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533528B|2016-05-11|A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and a connector for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JP6380144B2|2018-08-29|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JP4298626B2|2009-07-22|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2007317554A|2007-12-06|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2014063589A|2014-04-10|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7794289B1|2010-09-14|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TW201438355A|2014-10-01|Usb規格基準插座連接器
JP2010157367A|2010-07-15|電気コネクタ
JP4530797B2|2010-08-25|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TW202046571A|2020-12-16|電連接器組裝體
TWI513120B|2015-12-11|A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and a connector for this device
JP2016184505A|2016-10-20|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2957051A|2013-03-06|
JP5507507B2|2014-05-28|
KR101493842B1|2015-02-16|
CN102957051B|2015-10-07|
US20130040474A1|2013-02-14|
TWI533528B|2016-05-11|
KR20130018111A|2013-02-20|
US8851922B2|2014-10-07|
JP2013041679A|2013-02-28|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4522144B2|2004-05-21|2010-08-11|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
JP4605591B2|2004-12-14|2011-01-05|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電気コネクタ|
CN100583563C|2005-07-15|2010-01-20|达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具有强化夹持性能的电连接器|
TWI313527B|2006-11-03|2009-08-11|Ks Terminals Inc|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1000957Y|2006-12-27|2008-01-02|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电连接器|
JP4391560B2|2007-11-29|2009-12-24|モレ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基板コネクタ|
CN201204309Y|2008-03-25|2009-03-04|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电连接器|
JP4493710B2|2008-09-19|2010-06-30|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電気コネクタ|
JP4618745B1|2009-12-04|2011-01-26|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電気コネクタ|
JP5480652B2|2010-02-03|2014-04-23|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JP4922420B2|2010-02-23|2012-04-25|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516040B2|2010-05-07|2014-06-11|第一精工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063748B2|2010-06-30|2012-10-31|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JP5813349B2|2011-03-29|2015-11-17|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及び接続対象物|JP6299733B2|2015-11-18|2018-03-28|第一精工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
TWM595913U|2020-01-10|2020-05-21|啟貿興業股份有限公司|連接器之接地片改良|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76088A|JP5507507B2|2011-08-11|2011-08-11|電気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の電気コネクタ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コネクタ|
[返回顶部]